文 | 吉米妈MOM操盘网
来源丨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
ID:pkumum
前几天,我在文章里说。
现在我对假期带孩子去旅行这件事儿,逐渐祛魅了。
因为很多时候,我精心策划的行程,孩子并不买账。
一起出去玩,没逛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要不就是渴了、饿了、走不动了。
没想到,这篇文章发出后,后台留言就爆了。
大家纷纷表示,家里也有同款孩子,动不动就觉得不好玩,没意思。
不仅出去旅行没意思,平时在家,他们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好像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
特别是,最近放暑假,这种“症状”就更加明显。
我看很多妈妈说,孩子在家一天到晚喊“无聊”。
前阵子,朋友还和我吐槽,说她给孩子精心安排了一趟欧洲游。
结果孩子全程都丧丧的,拍照都撅着嘴。
她很不解:
“我们小时候要是出趟远门,那不得激动死。现在的孩子是不是生活条件太好了,所以觉得什么都无所谓,看什么都觉得就那么回事儿。”
是啊,小时候,家人带我去趟北戴河都要兴奋好几天。
现在的孩子,就是带他去塞纳河都未必有什么感觉。
回想我们小时候,物质虽不富足,但每天都像充满电的小马达。
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跳房子……
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回到家也有很多喜欢的事情可以做,画画、做手工、看书,总有数不清的乐趣。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年龄。
但现在的孩子恰恰相反。
他们有着前所未有的丰富物质和娱乐生活。
不缺吃,不少喝,但却常常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而且这种“病”好像还有“传染性”,“症状”也极其相似。
尤其是暑假,更是这种“病”的高发期,很多老母亲抱怨说,暑假孩子在家:
不爱出门,不爱运动,不爱收拾,不爱交际,沉迷于手机、游戏、小视频…
三个字形容就是,懒、宅、颓。
这代孩子到底怎么了?
究竟是手机惹得祸,还是自律性太差的锅?
我也没有答案。
不过,我最近读了一本新书,书中的一些观点,倒是给我来带来一些启发。
这代孩子的“没意思”病,症结可能在这儿
最近读的这本新书是罗素的《幸福之路》。
在这本书里MOM操盘网,罗素聊到了“无聊和兴奋”这个话题。
在他看来,过多的旅行,五光十色的印象对于孩子并非好事,会使他们长大后难以忍受那种富含创造性的单调。
他觉得,现代父母给孩子提供了太多消费型的娱乐,
比如逛商场、吃美食、去游乐场孩子的欢愉应该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获得。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给孩子的消费型快乐太多了,成长型或者说创造性快乐又太少。
啥是消费型快乐?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通过消费和娱乐带来的快乐,就像买新玩具、吃大餐、去游乐园、刷短视频、玩游戏这些,短暂的、即时的快乐。
啥是成长型快乐?
就是通过创作作品、解决问题或完成有挑战性任务带来的快乐。
同样都是快乐,但是这两种快乐带来的结果不太一样。
消费型快乐会让人产生多巴胺
,多巴胺给人带来的感觉很美好,但是这种快乐就像彩虹,转瞬即逝,不能长久。
成长型快乐
,来得就比较慢,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这种快乐会给人带来长久的满足价值感
如果给孩子提供的消费性快乐太多,容易让TA们习惯这种低门槛的、不用费脑子的快乐,也容易拉高孩子的快乐阈值,因为这种快乐的新鲜感很容易消失,人性是贪婪的,很快就想要更新鲜、更刺激的。
就像孩子刚刚拥有了一个玩具以后,很快就想拥有另一个、新的。
从心理学上来讲,就是大脑的兴奋阈值被喂养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懒惰,逐渐丧失从平淡的生活和创造性活动中获得快乐的能力。
觉得干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那么回事儿,稍微难一点的事情就想放弃。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快乐无能”,时间久了,还可能会导致焦虑、躁动、抑郁,空心病。
看到这儿,估计很多人开始在心里发愿。
可不能继续让孩子享受这些“消费型快乐”了,
以后零食不能吃、手机不能看、玩具不能买、也别旅游了,就在家里搞“创作”吧。
我觉得,那倒也不必。
咱做任何事情都别走极端。
但的确可以用一些温和的策略来慢慢改变孩子的状态。
让孩子慢慢找回生命的活力
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
其实都需要一些简单的、不费脑子的、多巴胺式的快乐。
因为平时的工作和学习已经很辛苦了。
如果连这点乐子都没有,那人生也未免太无趣了。
生活不是苦咖啡,偶尔也需要加点糖。
所以,我不太赞成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所有即时快乐都拿走的调调。
倒不如保持一个松弛有度,有享受也有创造的节奏。
这样的生活才有希望,日子也有盼头。
1、增加“慢快乐”,减少“高刺激”
这个时代,对孩子最大的刺激可能就是手机了。
尤其是暑假,很多孩子能从早玩到晚。
但是,完全不让孩子玩又不太可能。
因为信息时代,手机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如果很强硬地禁止孩子玩,也可能让孩子炸毛,搞不好还会影响亲子关系。
强硬手段不好使,那不如用温和一点的手段,曲线救国。
我最近就在尝试用一些“慢快乐”来替代手机的“高刺激“。
今年暑假,我给小张和吉米都安排了很多活动。
吉米每天10点钟出门,打两小时篮球,中午回来吃口饭,下午出去击剑、攀岩,吃过晚饭,有时还和我们一起下楼玩会儿扔沙包。
这一通儿下来,他的电量基本就被耗尽,晚上听一会故事,很快就能睡着。
小张的生活也很丰富,没有机器人训练和比赛的日子,他每天也要去打羽毛球、篮球。
周末的时候,也会允许两个人玩一会手机游戏。
因为生活被很多活动填满,留给他们的空闲时间并不多,所以俩人也就不会总想拿起手机。
当身体动起来的时候,心反而更容易静下来。
2、逐渐让孩子在一些活动中找到成就感
最近,吉米对攀岩这件事越来越上瘾。
因为他发现自己爬得越来越高,非常有成就感。
再加上教练在旁边不停给他加油打气,让他在一声声夸赞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现在,他会很积极主动地要求去攀岩。
所以,我觉得孩子不仅会对多巴胺上瘾,也会对成就感上瘾。
而且成就感的后劲儿更大。
那不如就多让孩子去做一些尝试,或者多观察孩子,看TA更愿意在什么事情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就多去鼓励他,看到TA哪怕很微小的进步,让TA找到成就感。
成就感上瘾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
“最好的快乐教育,不是让孩子的生活里只有快乐,也不是禁止孩子快乐,而是教会孩子调制快乐配方”。
快乐不是罪,关键在于如何调配。
那就祝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属于孩子的“快乐配方”,每天都过得充实又开心。
先别走,文章最后还有一条直播预告
啾啾妈说:
姐妹们,8月19日(周二)中午12点,我会给大家带来豆伴匠小王者的秋季班名额,大家先点好预约!
老粉姐妹都知道我们家是从幼小衔接开始,就把啾啾和呦呦的语文都交给了外援——豆伴匠小王者班。
小王者班的前身是海淀的“豆神王者班”,它把王者班的精华部分集合并转移到线上,一站式搞定语文的文史文常、阅读、写作,授课老师全都是王者班的原班人马,人均教龄10年以上,是带出过10万+优秀学生的海淀“王炸天团”。
这次小王者课程做了全新升级,在文史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的落地上都做了优化,内容更加对标考纲,而且新增押题环节,总结来说就是更应试了!
小王者是直播课,而且有超级负责的伴学团队,课前课后都会督促上课和完成课后作业,非常省妈。阅读和写作也都有1v1保姆级精批服务,孩子上一段时间课下来,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秋季班名额非常抢手,这次报名后最早9月6号就可以开课了!
新学期想找外援帮孩子搞定大语文学习的妈妈们,8月19日(周二)中午12点,我会和豆伴匠的刘姑姑一起给大家带来秋季班名额,以及分享开学后各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和方法,大家点好预约!
涨8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